欢迎进入数字军工产业网官网!

低空经济

所在位置:首页 > 产业 > 低空经济

从展厅到蓝天 创新保险护航低空经济“起飞”

2025-05-15浏览量:4

上海5月15日电(记者 韩宋辉)在四川,无人机打通包裹进村“最后一公里”;在长三角,“五一”假期首条跨省低空载客航线带客观光忙不停……低空经济正在从区域探索走向全国“开花”,万亿级产业新赛道快速崛起。

从试飞到商用,低空经济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面临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因素既关乎项目成败,也影响着企业发展信心。通过保险机制解决低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难题,已成为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安排。

低空经济保险创新正在各地“露头”,有效消除产业发展中的“小烦恼”。记者近期调研多地了解到,从试飞到商用落地的过程中,低空经济项目面临各式各样的风险保障需求,各方联合推出保险创新机制,提升保障水平。

“试飞”更安心 从保单到全流程风险解决方案

“2022年,我们差点因为缺乏飞行保单而失去宝贵的参展机会。”小鹏汇天合伙人、副总裁仇明全回忆道,在那次展览上,公司自主研发的“旅航者X2”完成海外首次公开飞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能电动飞行汽车的先进水平。

“情况特别紧急。2022年10月10日我们就要参展试飞了,主办方却在10月1日告知,必须提供飞行保单才能参展。”仇明全表示,国外保险公司普遍表示“旅行者X2”为新产品,拒绝承保。最后,人保财险为“旅行者X2”试飞量身定制了公众责任险,保单获得主办方认可,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人保财险广东省低空经济保险专业团队张梦夏对记者说,她能理解国外保险公司的顾虑。因为中国走在低空经济发展前列,“旅航者X2”当时是非常前沿的飞行汽车,国外保险公司对其技术、工艺都不熟悉,确实无法评估风险。

试飞是验证性能的关键环节。随着越来越多飞行汽车、无人机等项目落地,像“旅航者X2”一样经历试飞的低空飞行器新品也多了起来。为满足试飞环节各方面保障需求,低空飞行器试飞环节保障已从一张张保单扩容为一份份全流程风险解决方案。随着保障内容越来越丰富,低空飞行器新品“试飞”将更安心。

2024年,位于四川绵阳的中国科技城(北川)无人机综合测试基地正式启用,该基地作为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中试平台,累计为50余家团队提供4万余架次的飞行测试认证服务。

数万次飞行测试,离不开全流程风险解决方案的守护。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副总经理郑旭瀚介绍,为应对各类突发风险,公司为该基地无人机试飞提供机身及配套设备意外损失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等一揽子保障,实现全流程风险覆盖。

商用更放心 聚焦复杂应用场景定制保障

试飞成功后,低空飞行器便迎来下一个重要征程——商业应用,服务千行百业。

在成都天府新区的鹏飞科技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无人机装配前检查。作为首家工业无人机上市公司,纵横股份2023年建成了这座5.4万平方米的工业无人机制造基地,可实现年产通用型工业无人机3700架。

生产车间负责人蔺吉告诉记者,这里生产的工业无人机部分型号售价超百万元。近年来,这些工业无人机参与了山火、森林草原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当前,工业无人机可搭载正射相机、光电吊舱、激光雷达等设备,相当一部分客户会有定制化开发需求。”纵横股份客户服务中心总监田家浩坦言,这导致工业无人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管理好这些不确定性,是工业无人机放心商用的关键。纵横股份董事会秘书李小燕告诉记者,公司从2015年开始引入保险机制,为业内首创。“我们参与了保障方案、赔付标准等设计,并为保险公司提供无人机相关数据支持,保障方案已从单一的垂直固定翼保险逐步扩展到覆盖机身、第三者责任等全面风险保障方案,并配套全流程快速理赔服务机制。”李小燕说。

物流配送、测绘勘探、工业制造、应急救援……低空飞行器已落地十余种应用场景,面临的使用风险差异很大,需要定制化的保障方案,对保险公司而言任重道远。

以工业无人机为例,人保财险成都市分公司机构业务部主管刘红君介绍,聚焦工业无人机在复杂作业场景中的风险痛点,公司组建专业团队,经过半年市场调研并打磨方案,最终为纵横股份做出定制方案。

地方政府牵头探索 力争覆盖保障诉求

保险已成为低空经济生态中必不可少的金融工具——在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越来越认识到这一重要性。

广东低空经济率先“起飞”,是主动探索低空经济保险的先行者。2024年3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举行座谈会,明确由人保财险牵头低空经济保险示范条款开发工作;7月,全国首个“低空飞行器专属保险”落地广东,全面保障低空飞行器运行中面临的财产损失、外部撞击等风险。

地方政府还与保险公司联手,通过多样化的保险解决方案满足当地不断涌现的低空经济保障诉求。例如,深圳福田区向平安产险投保了全国首单低空领域政府救助保险,为当地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公众安全问题进行兜底;上海金山区将国寿财险与中再产险联合开发的低空经济运营管理平台风险保障嵌入政府低空经济管理平台。

探索才刚刚起步,还远远没有实现保障全覆盖。中再产险相关人士表示,当前,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保险产品未能完全覆盖和精准匹配低空经济领域的风险转嫁诉求,传统保险服务模式也难以符合低空经济发展新要求。

具体来看,目前通用航空保险仅服务数千家企业客户,几乎没有个人客户,承保理赔多以定制化方式进行。但低空经济中有投保需求的客户量正在快速提升,预计将达十万甚至百万量级,呈现大型商业客户、小微企业客户和自然人等多样化趋势。

人保财险广东分公司机构部副总经理易小庆认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展,未来正式步入商业化应用后,还会衍生出很多风险管理需求。政府、险企、企业应合力搭建低空经济保险服务生态体系,为低空经济产业链撑起风险屏障。

托举万亿新兴产业,保险大有可为。瑞士再保险研究院预计,低空经济保险市场规模在2035年有望达到80亿元至100亿元。保险公司要加强对低空经济的风险研究,不断完善对风险状况的理解和认知;加强与低空经济产业相关方构建合作机制,在数据信息、风险服务、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模式,推动产品与业务的试点与创新,从而增强承保与风险减量服务。

热门推荐
数字军工产业网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方志工业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长虹路445号     电话:025-83726289    邮箱:szjgcyw@163.com    苏ICP备2024150453号-1 技术支持:小贝网络

电话咨询

025-83726289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