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浪潮涌动,中国正以“低空经济”与“军工技术转化”双轮驱动,开辟经济增长新赛道。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与此同时,军工企业加速技术外溢,推动无人机、通航装备等产业升级,为低空经济注入硬核动能。
军工技术“破圈”:低空经济迈入智能时代
在四川绵阳,航空工业集团研发的“云影”无人运输机首次完成跨省医疗物资紧急配送任务,其搭载的军用级抗干扰导航系统确保飞行全程零失误;中国电科38所则将预警雷达技术转化为低空交通管制系统,为长三角城市群构建起“低空天路”数字监管网。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军民两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30%的核心技术源于军工科研成果转化。
政策红利释放: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负责人透露,全国已划定58个低空改革试点区域,深圳、合肥等地率先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物流网络全覆盖。据赛迪智库预测,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6500亿元,带动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十余个产业链协同发展。民航局同步推进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落地,进一步简化适航认证流程,助力亿航智能、纵横股份等企业斩获东南亚、中东地区超百亿元订单。
安全与发展并重:打造低空防卫“中国方案”
在武汉举办的“低空安全峰会”上,中国航天科工展示的“低空卫士”激光防御系统引发关注。该系统可精准识别非法无人机并实施定向拦截,已在粤港澳大湾区重点设施部署。军事专家指出,低空领域既是经济新高地,也是国家安全关键防线,需构建“平战结合”体系。目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多家民企开发的“低空联合反制平台”已进入实战测试阶段,实现军民数据链互通互联。
结语:向天空要效益,以创新赢未来
从山区急救物资投送到城市空中出租车试运行,从边境巡检到灾害预警,中国正以军工底蕴夯实低空经济底座,以开放生态激活市场潜能。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设立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基金,支持“链主”企业联合军工院所攻关氢能源动力、自主避障等关键技术,让更多“国之重器”护航蓝天经济腾飞。
(本文数据来源:工信部、国家统计局、行业白皮书)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