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数字军工产业网官网!

市场信息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 > 市场信息

军工材料行业或率先收益于行业复苏 “大飞机”国产替代市场广阔

2025-02-17浏览量:7

来源:复材网

中航证券发布研报称,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尾之年,军工行业需求有望在2025年得到集中释放。军工材料作为军工行业的物质基础,在行业拐点到来之际,上游企业将提前受益,表现出更高的业绩弹性。同时从近期相关碳纤维落地的大额订单来看,行业的确定性正在不断恢复。目前在武器装备性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点特性,对材料的多功能性要求不断提升。而复合材料在多功能性材料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材料性能方面,还在于其可复合多功能性的特点,因此未来武器装备的复材应用比重有望持续提升。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运输市场。大型客机机体结构价值量占比在30%-35%,未来20年市场规模在3万亿以上,其中主要是机体材料。目前C919的机体材料仍然主要来自进口,而在国产替代的环境下,国内材料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民机的广阔市场。

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解读

C919交付提速,材料供应商受益于国产替代

中国商飞副总经理沈波表示2025年C919产能将达到50架,预计出达到30架,同时,C929宽体客机正在进行初步设计以及供应商的筛选工作,并即将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大型客机的机体结构价值量占比在30%-35%,其中主要是机体材料,目前C919的机体材料仍然主要来自进口,在国产替代的环境下,国内材料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民机的广阔市场。

上发复材首件复合材料风扇叶片下线

中航工业复材与中国航发商发组建的上发复材首件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成功下线,标志着复材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复合材料凭借着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等优异性能,正在还渐取代传统材料,在航空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比重逐渐提升。

除了民用航空,随着军用武器装备性能的快速发展,对材料的多功能性要求不断提升,而复合材料在多功能性材料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材料性能方面,还在于其可复合多功能性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军事技术和需求下,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2025军工材料行业判断展望

军工材料行业或率先收益于行业复苏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尾之年,军工行业需求有望在2025年得到集中释放。军工材料作为军工行业的物质基础,在行业拐点到来之际,上游企业将提前受益,表现出更高的业绩弹性。同时从近期相关碳纤维落地的大额订单来看,行业的确定性正在不断恢复。

材料多功能性要求日益提升,复合材料应重点关注

目前在武器装备性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点特性,对材料的多功能性要求不断提升。而复合材料在多功能性材料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材料性能方面,还在于其可复合多功能性的特点,因此未来武器装备的复材应用比重有望持续提升。

增材制造、特种加工等材料制造新工艺迎来快速发展

在军工应用上,3D打印增材制造的应用拓展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正从以往的快速原型件向实际的轻量化、定制化零部件的批产应用发展。同时以超卓航科(23.210, -0.09, -0.39%)为首,增材制造维护和修复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一些新的材料特种加工工艺,如纳米技术、等离子体喷涂、熔融沉积等,随着对武器装备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也有望得到更多的应用与发展。

高端材料的新增“民用”市场开始带来第二曲线动力

高端材料“民用”市场给企业带来第二增长动力。除去军品方面的快速增长,材料技术的成熟也给行业带来了广阔的“民用”市场,为相关领域带来第二增长动力,如碳纤维在风电、氢能储存等新能源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高温合金方面,随着技术的成熟,燃气轮机上,也有望给高温合金市场再添发展动能。

低空经济为复合材料带来发展机遇。低空经济产业在2024年得到了市场充分的重视,无论是作为低空经济主导产业的无人机,还是成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的eVTOL,对机体轻质化、小型化、高性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需求迎来可广阔的市场空间。

“大飞机”国产替代市场广阔。截至2024年底,东航、国航、南航三大航司均已将C919投入商业运营,三大航司累计接收了12架C919。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运输市场。大型客机机体结构价值量占比在30%-35%,未来20年市场规模在3万亿以上,其中主要是机体材料。目前C919的机体材料仍然主要来自进口,而在国产替代的环境下,国内材料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民机的广阔市场。

热门推荐
数字军工产业网
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24 方志工业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长虹路445号     电话:025-83726289    邮箱:szjgcyw@163.com    苏ICP备2024150453号-1 技术支持:小贝网络

电话咨询

025-83726289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